年度 | 月份 | 作者 | 篇名 | 期刊名 | 卷別 | 期別 | 頁碼 | 性質 |
113 | 10 | 游振鵬 | 敘事、文本詮釋與教育外推:Paul Ricoeur觀點之啟發 | 哲學與文化 | 51 | 10 | 43-59 | A&HCI |
113 | 5 | 游振鵬 | 生態素養與戶外教育的交融與實踐 | 臺北市教育e報 | | 1002 | | 其他 |
112 | 10 | 游振鵬 | AI時代與品格教育的未來想像 | 臺北市教育e報 | | 996 | | 其他 |
112 | 6 | Ruyu Hung, Katia Lenehan, Yen-Yi Lee, Chia-Ling Wang, Yi-Huang Shih, YanHong Ye, Cheng-Hsi Chien, Jui-Hsuan Hung, Chen-Peng Yu, Chun-Ping Wang, Morimichi Kato & Yasushi Maruyama |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n Taiwan: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|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 | 55 | 10 | 1073-1086 | SSCI |
112 | 5 | 游振鵬 | 新時代、新科技與教育因應:後人類主義的觀察 | 臺北市教育e報 | | 990 | | 其他 |
111 | 3 | 游振鵬 | 意識形態與教育:P. Ricoeur、H. Alexander、楊深坑意識形態觀點之視野交融 | 臺灣教育哲學 | 6 | 1 | 91-110 | 其他 |
110 | 4 | 游振鵬 | 隱喻、想像及品德教育:P. Ricoeur隱喻觀點與M. Nussbaum想像觀點之詮釋 | 哲學與文化 | 48 | 4 | 43-58 | A&HCI |
108 | 4 | 游振鵬 | 論J. Dunne與P. Ricoeur的實踐智慧觀點及其道德教育蘊義 | 哲學與文化 | 46 | 4 | 45-62 | A&HCI |
106 | 7 | 游振鵬 | 《博雅學習的聲音》一書評介 | 通識在線 | | 71 | 53-56 | 其他 |
106 | 7 | 游振鵬 | 從P. Ricoeur共同回憶觀點探究博雅教育 | 哲學論集 | | 48 | 25-36 | 其他 |
105 | 11 | 游振鵬 | P. Ricoeur自我觀點的哲學探究及其在博雅教育上之意涵 | 哲學與文化 | 43 | 11 | 61-76 | A&HCI |
105 | 4 | 游振鵬 | 書評:《教育研究的新視野--「符號學」的觀點》 | 市北教育學刊 | | 53 | 105-109 | 其他 |
100 | 12 | 游振鵬 | 情感、會犯錯性、與道德教育:P. Ricoeur觀點之詮釋 | 市北教育學刊 | | 40 | 145-166 | 其他 |
97 | 4 | 游振鵬、蕭立成 | 從新式評量論合宜的幼兒道德發展評量 | 研習資訊 | 25 | 4 | 91-97 | 其他 |
95 | 6 | 王逸慧、游振鵬 | 「幽默」概念及其在課程教學實務應用之探究 | 當代教育研究季刊 | 14 | 2 | 53-80 | TSSCI |
93 | 3 | 游振鵬 | 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關係及其合理性發展 | 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學報 | | 12 | 1-18 | 其他 |